top
请输入关键字
化疗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019-08-18

护理问题:

恐惧、焦虑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体液不足;潜在并发症:感染;健康知识缺乏;腹泻、便秘;口腔黏膜改变;皮肤完整性受损;自我形象紊乱。

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各种生理功能逐渐减弱,加上对化疗知识不了解,患者在心理上存在着恐惧和悲观失望的情绪,对化疗持疑虑态度。应在化疗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说明化疗的必要性并告诉患者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以及防治措施,并给患者以实际指导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信心配合化疗及护理。采取各种增加舒适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二、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摄取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指导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及一些有助于抗癌的食物,如芦笋、海带、洋葱、大蒜、蘑菇等,避免油煎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进餐时转移注意力。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需2500ml,大剂量化疗时,每天饮水量应大5000ml,保证每天尿量在3000ml以上,以加快体内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排出,减轻对肾脏的损害。化疗期间血小板较低,不宜进食带骨、刺、坚硬及辛辣食物,以免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出血。

三、静脉的护理 静脉长期输人化疗药物时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漏出或外渗到血管外可表现为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红肿、疼痛,甚至坏死、溃疡,经久不愈,造成穿刺困难。临床首选深静脉置管,不置管者:

(一)有计划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的静脉开始选用强刺激性药物宜用前臂的静脉,两臂轮换注射。不宜选择最细的静脉,避开关节及腕部等易活动的部位,以防止药物外渗造成静脉炎、静脉周围炎或局部组织坏死。

(二)提高操作技术:保证有效穿刺,禁忌试验性穿刺。应用化疗药物前要用生理盐水注射保证穿刺成功后再加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应现用现配,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注。静推药物过程中一般以5ml/min的速度注射,应反复抽回血,以确保针头在血管内的位置未发生变动。同时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红肿或沿血管走行出现发红、皮疹等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三)拔针后的护理:化疗药物注射完毕后要输入生理盐水50100 ml后再拔针,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避免药液因拔针带皮下刺激皮下组织。拔针后沿着血管方向同时按压皮肤上的穿刺处和其上方23cm的距离,避免血液渗出血管外引起皮下淤血。指导患者外用喜妥软膏、海普林软膏等,按摩四肢末梢血管,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提高血管的重复利用率。

(四)药物外渗的处理:一旦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用注射器抽少量回血并注入解毒剂后拔出针头。常用解毒剂有:地塞米松等。

1、用5%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ml局部环形封闭。

2、外渗处皮肤用30%硫酸镁冷湿敷1224小时,并抬高患肢。切忌热敷,以免引起药物扩散,加重对局部的损伤。

3、局部皮肤外用喜疗妥或海普林软膏。

4、长春新碱类及奥沙利铂禁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