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的潘鑫,为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的融合,我与同事李科来到海淀区医学救援中心中关村站开展工作。
通过前期培训,我们学习掌握了关于院前急救的运行模式和病历书写规范、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及急救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夯实了急救基础,掌握了与生命赛跑的第一棒。
1月20日,我们来到中关村站开始为期两个半月的院前急救工作。在中关村医院急诊科及120团队工作人员的带领及帮助下,我们登上救护车,冲上救治患者的最前沿,与同仁一起践行着“厚德、精医、博时、竞进”的院前急救理念。
某日,接到120调度指挥中心电话,某大厦有人晕倒。短暂的与报警人沟通后,判断患者有“猝死”可能,急救队立即出发,不到8分钟抵达事发现场。经判断患者呼吸心脏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开放静脉通路,药物对症治疗,动作迅速但有条不紊。抢救进行20分钟后,患者心电监护显示室颤,立即给予除颤并持续胸外按压,约5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立即转运至救护车,车子飞速的向医院驶去。“嘀”的一声报警,患者心脏再次停跳,继续给予心肺复苏,在飞驰的救护车上,为了保证按压的稳定性,护士紧紧地抱住我的腰部保持平稳,让我能够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到达医院,我们一面持续抢救,一面仔细交接患者病情,接诊后医生们将会给予进一步的有效救治以及ECMO治疗。
两个半月的急救站工作受益良多,我深刻的体会其中的重要性及艰辛。院前急救,生死竞速,相比于其他医生,更常遇见突如其来、瞬息万变的危机时刻,更常直面鲜活的生命徘徊于生与死的边界。我将携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在今后的行医生涯中,以更加及时精准的救治,医者仁心的情怀,为患者带去切实有效的帮助,给予最大程度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