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冬季情绪低落?警惕“季节性情感障碍”
冬天天气寒冷
人的情绪也会随之“降温”
总莫名的悲伤,
打不起精神,睡眠紊乱,
……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
需要警惕“季节性情感障碍”
给身体保暖的同时
也要注意给心灵多贴点“暖宝宝”
季节性情感障碍(SAD)又称“冬季抑郁症”,是指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情绪障碍,多发生在秋冬季,在春天来临后好转,每年同一时间发作。
为什么会发生季节性情绪障碍?
1、生理周期节律紊乱:同冬季光照时间减少有关,日短夜长导致松果体褪黑素释放延迟,从而改变睡眠结构,从而产生亚同步抑郁;
2、微量元素失衡:维生素D水平因光照变化具有季节性,影响血清素及多巴胺的合成,从而引起SAD发作;
3、神经递质因素: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化学物质,色氨酸是血清素的氨基酸前体,其枯竭同冬季食欲改变相关;
4、代谢缓慢:秋冬季节是新陈代谢处于低谷的季节,循环功能降低可能导致大脑缺氧,降低神经元兴奋度,从而导致抑郁。
季节性情绪障碍会导致各种情绪变化
1、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
2、失去活动的兴趣,远离社交场合;
3、更容易感到疲倦,睡眠时间超过正常水平,缺乏能量;
4、渴望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容易因暴饮暴食而增加体重;
5、感到悲伤、易怒,可能经常哭泣,经常想到自残或自杀。
哪些人更容易患季节性情绪障碍?
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和5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性格内向、敏感者;室内工作者(尤其体质较弱和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生活不规律者。
如何自我调节
适当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释放缓解抑郁症的大脑化学物质,减少可能使抑郁症加重的免疫系统化学物质,同时运动可以使体温升高,也有平稳情绪的效果。专家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次及以上的运动,如打球、爬山、瑜伽、散步等。
保持规律作息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过度的睡眠都会影响身体的生物节律,从而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因此在季节交替来临前,需要提前调整好自己的作息规律。
良好饮食习惯
每天准时吃饭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对预防季节性抑郁症有一定作用。合理的饮食结构,如少吃辛辣油腻食物,摄取足够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也可以保证身体在缺少糖分的同时,能够精力充沛。
平时多晒太阳
据研究,季节性抑郁症跟光照有关。为缓解和预防季节性抑郁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9-10点和14-15点两个时段,可以适当的晒太阳,这样可以有助于身心健康。
治疗方法:
(1)抗抑郁药,大量研究证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SAD具有疗效,特别是舍曲林、氟西汀。患者应谨遵医嘱,切勿自行服药、停药。
(2)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在改善SAD症状方面有良好效果,主要包括行为激活的元素,增加愉快的活动和认知治疗,旨在重组对季节的负面认知。
(3)光照疗法,原理同光对生物钟的影响有关,并且影响血清素水平,从而调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