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统筹高质量发展策略 探索精细化管理路径
为进一步发挥海淀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探索精细化管理路径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区属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搭建和可持续运转,近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北京市海淀区)区属公立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举行。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副处长王敬媛,海淀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海淀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李劲涛,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郑洋,区医保局副局长石雷,区财政局社保科副科长杨洁,区卫健委规划改革科科长秦思,财务科科长李瑞新,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吴涛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关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来自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海淀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海淀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李劲涛主持。
研讨会上,区卫生健康委规划改革科科长秦思简要介绍精细化管理示范项目的实施背景和发展目标,按照《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 年)的通知》要求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区属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和审计机制,规范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确保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中关村医院院长富大鹏指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四个路径,即改革、治理、管理和文化路径,精细化管理正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之匙,医院作为区属公立医院,立足日趋显著的老龄化现实以及老年、康复的医疗需求,紧紧围绕“一体两翼”转型发展战略,以康复、老年学科建设为抓手,从严格规范的医疗质量、舒适便捷的就医体验、持续量化的成本控制等纬度整体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将以精细化管理试点项目为契机,在促进业务增长的同时挖掘管理潜力和效能,实现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随后,各位专家对精细化管理实施模式和路径进行研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与全科医学中心主任施红建议在DRG和DIP的收费上,针对老年医学科增加年龄、衰弱、共病、营养不良等权重因素,并推动老年医学核心技术价格体系的改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副院长公维军指出,要将医疗改革政策与医院具体执行方案进行有效衔接,从执行体系层面推动精细化管理落地实施。
中日友好医院财务处长许涛针对医院运营标准成提出了专业建议,并指出医院信息化建设应注意数据的规范化收集和共享,应将运营管理会计工具嵌入到医院信息系统。
北京小汤山医院总会计师张永勤提出,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兼顾适宜性、公平性、效率性、反应性、可持续性和患者满意度等多个维度的政策体系支撑。建议医院进行运营管理的组织改革,探索设置和培养专科运营助理的管理模式。
航天中心医院总会计师魏彦彪认为,医院精细化管理中提升临床能力和优化服务流程是核心,精细化项目应进一步突出能够提升医疗能力和优化服务流程的关键举措,同时信息化建设应兼顾医改宏观政策和临床微观需求两个方面。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总会计师郭祥指出精细化考核要更加关注科室收支结构分析,建议以科室为单元作全面预算管理,分步推进全院的全面预算管理。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副处长王敬媛对海淀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试点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精细化管理在注重财务运营指标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关注如何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副区长林航总结发言中指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直面人民健康需求的必答之选和切实解决急难愁盼的重要举措。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医院“运营模式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核心手段,是带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要高度重视医院精细化管理对区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项目的改革契机和试点机遇,希望中关村医院的精细化管理项目立足海淀实际,通过设置科学、合理、具体的目标,聚焦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探索区属医院精细化管理路径,发挥前期示范与后期推广的试点桥梁作用,真正为广大群众切实提供更加丰富、优质、普惠、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希望医院以精细化管理项目为契机,积极有为,勇于探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