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中关村医院,主题是希望、温暖与爱——
“我是脊柱科2号床的患者”“我是呼吸科6床患者,入院已近十天”“我是中关村街道的居民,年初在中关村医院口腔科门诊做了牙冠的治疗”,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甚至不同的城市),他们拥有不同的年龄和名字,他们都曾被不同的疾病折磨,但是,他们都在中关村医院重获健康。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一方济之,德愈至此。”我们恪守着“大医精诚”的精神,坚守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誓言,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严格要求自身,我们念念不忘的是无数生命的嘱托,而承载着人民希望与信任的“声音”也在时时刻刻传来温柔的回响。他说:“不必介意平凡,整个过程,你是风景”;他说:“你们的努力和付出是被看见的,也被深深地理解和感激”。每一封感谢信的背后都是一个关于希望、温暖与爱的故事。
这封信来自70岁的付阿姨,她曾被牙齿问题困扰良久她说:“从生完孩子后牙齿就开始逐渐损坏,每年都要跑医院看牙,一想到这些我就感到痛苦、烦恼”。接诊的郭骧大夫谈到,付阿姨的口腔问题比较严重,全口牙基本都是损坏的,并且自身有免疫性疾病,唾液分泌出现问题。她的龋齿涉及到整个口腔,属于较为复杂的口腔疾病。
中关村医院口腔科门诊有10个二级学科,开展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疗具备一定的解决疑难病例能力,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默契配合下付阿姨的口腔疾病得到了及时有效地处理。
“护士接待的时候特别热情,并且医生特别专业,看牙认真仔细,补好牙齿后还帮我清洗了一遍。我特别高兴。”付阿姨说。这是付阿姨第一次来到中关村医院口腔科就诊,她非常满意此次就诊体验遂把医疗关系转到了中关村医院,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多次来口腔科就诊“每次治完了,当天下午我就会收到护士打来的回访电话,询问治疗后的情况,有没有不舒服,这让我心里感觉到特别温暖。因为医院很忙,病人也很多,记挂着每个患者的治疗情况还进行回访,能做到这点挺了不起的。”付阿姨说。
每位患者就诊后的回访是口腔科多年以来都在坚持的事情,一方面可以与患者建立足够的沟通让患者能够更加全面、科学的康复,另一方面也可以收获对患者的治疗反馈促使科室不断进步。除了回访电话外,分诊台还有意见箱、挂号平台上也有患者就诊的反馈,口腔科开设有公众号,通过这些途径和患者双向沟通,建立患者从就诊开始到就诊结束的闭环式服务。
“医”路走来,当那些细小的故事被记住,微不足道的关心被感谢,当一个个生命重新焕发活力,我们也感谢无数患者的信任和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