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别让脑卒中成为青春路上的 “拦路虎”
2025-04-17


 

脑血管病正悄然年轻化

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

显示

20至39岁患病或高风险人群占比达44.3%

20至29岁人群也高达15.3%

这背后是诸多危险因素的“合力”

但大多可通过早期干预得到控制

 

病房里的曙光

两位年轻患者的逆袭

 

 

在中关村医院神经康复中心

两位年轻患者

困境中勇毅前行

专业医疗团队与康复师全力护航

共同书写生命希望篇章 

36岁的李女士,生活节奏混乱、饮食不规律,两年前查出血糖升高,却未规范治疗。2024年6月,李女士突发 “急性脑梗死”,出现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症状,无法独立行走,情绪低落。中关村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为她定制了个性化康复方案。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李女士积极配合。最终,她重新站了起来,能够独立行走,脸上也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

 

31岁的张先生,明知血压升高,却既不按时服药,也不监测血压。2024年12月,一场脑出血如噩梦般打破了他的生活。术后,他因高达43ml的出血量,严重失语且肢体完全瘫痪,转入中关村医院神经康复中心。医护人员和康复治疗师迅速为张先生制定康复计划。他们从帮助张先生艰难恢复言语功能入手,逐步增强他的肢体力量。经过漫长努力,张先生如今已能进行日常交流,还能在辅助下重新行走。这一步步康复成果的背后,是医护人员和康复治疗团队专业且持之以恒的付出。

 

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提示您

 

这两位患者的经历

只是众多年轻脑卒中患者的缩影

他们的遭遇警示着我们

脑卒中并非与年轻人绝缘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重视疾病预防

对守护年轻生命至关重要 

 

 

脑血管病年轻化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年轻化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生活方式不健康是主因。高盐、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熬夜,过度依赖含糖饮料等,都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

此外,心理压力大、焦虑、睡眠不足等也在年轻人群中广泛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发病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守护健康基石

脑血管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强调,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都需重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的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

减少盐和糖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

肥胖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管理慢性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

 

心理调适

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和压力管理,保持心理健康,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脑血管病年轻化趋势严峻中关村医院神经康复中心全力聚焦疾病的治疗、康复及预防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精准诊断后,为患者定制康复训练、心理关怀、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个性化诊疗与康复方案助力患者康复并预防复发
多数危险因素可通过早期干预有效控制在此呼吁年轻人重视自身健康神经康复中心将持续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