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服务】从“签约覆盖”到“服务有感”
海淀区家医团队借培训锚定高质量发展坐标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推动家医签约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近日,由海淀区卫健委、医管中心主办,北京社区健康促进会提供专业指导,中关村医院具体承办的 “2025 年海淀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业务培训班” 第一期,在中关村医院圆满举办。来自市区两级的领导、25 位权威专家学者,以及海淀、拉萨等地近千名基层卫生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此次培训,共同以“学术赋能”为强大动力,全力推动家医服务实现从“签约覆盖”到“服务有感”的重大升级。
开班启新:精准锚定高质量发展坐标
开班仪式由中关村医院副院长潘明康主持
中关村医院院长富大鹏强调,作为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导培训中心,医院将以三级康复医院为依托,推动 “康复评估 - 家医随访 - 健康管理” 闭环服务,通过 “精准培训 + 技术下沉” 赋能基层,实现 “小病在社区、康复回家庭” 的服务网络构建。
北京社区健康促进会名誉会长吴永浩回顾中关村医院在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多个 “率先” 实践,指出家医签约需从 “专业能力提升、人文沟通强化、质量控制落地” 三方面发力,尤其强调 “让居民在签约中感受到温度与实效,才是基层医疗的价值核心”。
海淀区医管中心社区卫生科科长尹杰,受海淀区医院管理中心主任赵海的委托发表致辞,当前海淀区虽已建立“1+1+N”家医服务模式,但在服务能力均衡性、履约规范性、居民获得感等方面仍存提升空间。他号召学员将培训所学转化为“精准服务居民”的实操能力,补齐“最后一公里”服务短板。
双轮驱动:管理与业务模块协同赋能
培训班以 “能力提升” 为核心,分设管理、业务两大模块,25 位来自协和医院、北大医学、清华附属医院等机构的专家,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实操培训,构建“理论 - 实践 - 创新”的知识体系。由中关村医院科教科科长姚凤红主持。
管理模块:探寻提质增效的科学路径
学院路中心主任佘瑞芳带来《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沈蔷主讲《应用绩效考核工具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丰台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周薇分享《家医签约服务丰台区管理经验 - 拓展家医签约服务 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永润禾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尚克帅解读《2025 年上半年度 - 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指数报告分析》;海淀区医管中心社区卫生科科长尹杰作《狠抓落实 持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 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工作提示》报告;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姜英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讲座;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首席专家何永洁探讨《扎实推进北京市社区专病特色科室建设高质量发展》;清华大学医院副院长李红星带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校实践交流》。
业务模块:多学科协同强化专业技能
业务培训模块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全科、康复、老年、护理、中医、心理、公卫、急救、心电、口腔、皮肤等多个专业领域。通过邀请各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授课,为全方位提升家医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实现海淀区家医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北京回龙观医院教授刘华清带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姜岳主讲《全科临床思维的建立》;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护师王凌云分享《社区安宁疗护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马涵英解读《医务人员的人文医学素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刘桂花开展《社区急救技能应知应会 — 心肺复苏》培训;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于晓讲解《社区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海淀医院主任医师王瑞永剖析《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 牙周疾病篇》;友谊医院主任医师赵俊英讲授《夏季常见皮肤病治疗》;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孔慜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早识别与呼吸康复治疗》;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主任医师肖雪解析《双心疾病的诊疗路径及常用药物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曾辉开展《心电图操作规范及基层心律失常诊疗培训》;海淀医院主任医师吴昱探讨《老年共病的综合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陈伟分享《体重管理年带来的营养创新管理与实施》;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李星明解读《健康科普传播的理论、实践和规范建议》;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秦蔷介绍《新街口中心创面门诊管理工作经验分享》;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毛晨晖讲解《痴呆的概念和诊治》;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主任医师潘明康阐述《高血压的智慧化居家管理实践》。
展望:以学促行 迈向高质量
此次培训为家医团队注入政策理论与实践经验,推动从 “签约覆盖” 向 “服务有感” 升级。未来,海淀区将以培训为起点,强化团队业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履约质量,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 “守门人”,为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基层提供 “海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