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指尖的小麻烦,大健康隐患 中关村医院皮肤科教你科学应对甲沟炎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指尖流血红肿,追根溯源正是这不起眼的撕倒刺动作 —— 这恰是甲沟炎的预警信号。指甲虽方寸,却是握笔、打字、行走的 “隐形支撑”,看似轻微的甲沟炎症,若忽视或处理不当,不仅打乱日常,更可能诱发深度感染。中关村医院皮肤科医师从专业视角拆解甲沟炎的识别、诱因与应对关键。
甲沟炎的典型信号
甲沟炎是指甲周围软组织的感染性炎症,早期症状具有明确指向性,中关村医院皮肤科临床总结典型表现如下:红肿:指甲边缘(尤其甲沟区域)出现发红、轻度肿胀,按压时肿胀范围无明显扩散;疼痛:触碰或日常活动(如握物、行走)时,甲沟处出现明显刺痛,疼痛程度随活动频率加重;化脓:病情进展后,甲沟处可出现白色脓点,严重时脓液沿指甲缝溢出,伴随局部皮温升高。
这些习惯易引发甲沟炎
多数甲沟炎并非突发,而是长期不良习惯导致的慢性损伤,常见诱发因素包括:过度修剪指甲:修剪时过度贴近甲床,或指甲长度短于指尖,易导致指甲边缘嵌入周围软组织(形成嵌甲),反复刺激引发炎症;徒手拔除倒刺:倒刺为皮肤角质层异常翘起,徒手撕扯易撕裂甲沟周围皮肤,形成微小创口,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趁机入侵;鞋袜穿着不当:长期穿着紧身鞋、高跟鞋或挤脚运动鞋,脚趾受压后指甲变形,边缘易嵌入甲沟,诱发局部炎症;频繁美甲操作:美甲时的指甲打磨、甲片粘贴会破坏指甲屏障,甲油胶中的化学成分还可能刺激甲沟皮肤,增加炎症风险。
甲沟炎的对症处理方案
发现甲沟炎后,需根据症状轻重针对性处理,避免盲目用药或自行操作:
(无化脓,仅红肿疼痛):用 38-40℃温水泡手 / 脚,每次 10-15 分钟,每天 2-3 次,减轻红肿;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接触脏水,防止二次感染;
(轻微化脓,痛感明显):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通常开具外用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感染较重时可能需口服抗生素;严禁自行挑破脓点,避免感染扩散;
(化脓较多、指甲嵌甲深或反复发):需由医生进行脓液引流操作,排出脓液;慢性嵌甲型甲沟炎可能需切除部分病变甲板,避免指甲再次嵌入软组织。
划重点:3 招做好预防,比治更重要
甲沟炎的预防远胜于治疗,中关村医院皮肤科医生结合临床经验,总结 3 项核心预防措施:
正确修剪指甲:指甲长度保留至超出指尖 1-2 毫米,边缘修剪平整,避免剪成圆弧状(易诱发嵌甲);
保护甲沟周围皮肤:出现倒刺时,用无菌小剪刀齐根剪除,避免徒手撕扯;从事家务、园艺等易损伤指甲的活动时,佩戴防护手套;
科学护理指甲:选择透气、宽松的鞋袜,避免长期挤压脚趾;美甲频率控制在 1-2 个月 1 次,每次美甲后保留至少 2 周 “无甲油期”,让指甲屏障得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