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蒙纪实】翻山越岭不以山海为远 京蒙帮扶共谱健康乐章
从北京到内蒙古科右中旗,1800 余里未阻医疗帮扶脚步;从七月流火到九月金风,三个月间,中关村医院第十批医疗专家组在草原刻下 “健康守护” 轨迹,让京蒙协作暖流浸润牧民心间。
心脏康复中心医师杨健:精准诊疗破重症 带教赋能育人才
“先稳基础、再治专科,全程动态监测”,是杨健在帮扶时,针对高龄多基础病患者凝练的核心救治原则。帮扶期间,她全面接管门诊诊疗、内一科病房管理及全院疑难急危重症会诊。
87 岁高龄患者因外伤合并脑出血、重度心衰、房颤、肺部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入院,病情危重。杨健牵头联合骨科建立每日多学科协作(MDT)会诊机制,40 余天制定涵盖电解质调控、心衰分级管理、营养支持及康复锻炼的精细化方案,最终助患者康复出院。
人才培养中,杨健结合当地医护需求定制计划,以 “启发式教学 + 情景模拟演练” 双轨推进,每周组织课题研讨与急危重症病例复盘,引导当地医生从 “被动听讲者” 转为 “病例分析主持人”,真正实现 “授人以渔”。
因在医疗质控、临床带教及重症救治中贡献突出,她在该院第八个 “中国医师节” 获评 “优秀医师”,印证了中关村医院 “输血与造血并举” 的帮扶理念。
急诊科医师贾程辉:规范建设提效能 科普惠民筑信任
“急诊抢救的‘快’与‘准’,源于规范流程与扎实技能 , 唯有留下可复制的规范、培养成体系的习惯,才能让急诊能力真正‘扎根’”,这是贾程辉进驻科右中旗蒙医医院急诊科的核心帮扶理念。她以 “提升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为目标,从 “实操教学 - 流程优化 - 能力固化” 三维推进急诊建设。
技能培训时,她逐人纠正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等核心技术的操作细节,确保全员掌握规范;针对心脏骤停、急性呼吸衰竭等高危病症,牵头梳理抢救流程,打通 “接诊 - 评估 - 处置 - 转运” 堵点,推动科室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提升近 50%。
为实现能力可持续提升,贾程辉搭建跨科室交流平台,定期组织 “急诊病例分享会”,鼓励医护从 “被动听课” 转为 “主动分享经验”。针对当地现状,她依托医院公众号撰写 7 篇急诊科普文,内容涵盖脑梗死、急性心梗早期识别、哮喘急性发作处理、高血压急症居家干预等,用通俗语言送 “救命常识” 到牧民身边,累计阅读量超万次。曾有 43 岁高血压患者因顾虑药物治疗拖延 6 年,阅科普后主动就医,贾程辉为其制定个体化方案,化解顾虑的同时,让医疗科普成为医患信任的桥梁。
妇科医师杨夕粉:专业诊疗解焦虑 跨学互鉴拓思路
“女性健康无小事,每一份焦虑的背后,都需要专业解答与温暖支撑”,这是杨夕粉在帮扶的坚守。她以 “守护女性健康” 为己任,与当地医师并肩诊疗。
面对 HPV 18 亚型阳性的中年患者,杨夕粉通过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排除癌变风险,同步结合患者心理状态科普 HPV 感染自然病程与随访要点,定制个性化随访方案,最终帮患者卸下心理负担、重拾生活信心。“被患者需要的那一刻,所有辛苦都有了意义”,她坦言,这份 “被信任” 的满足感,是援蒙路上最珍贵的收获。
帮扶中,杨夕粉主动融入当地医疗体系,系统学习蒙医学诊疗技术:从蒙药辨证应用理论,到盐热疗法、雷火灸、竹罐疗法实操,她掌握了蒙医外治疗法的适用场景与规范,更探索出 “中医(妇科)+ 蒙医” 协同诊疗新路径 —— 如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蒙医盐热疗法,有效提升症状缓解率。这种 “互学互鉴” 既拓宽她的医学视野,也为京蒙跨体系医疗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援蒙不止步 初心永续航
医疗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中关村医院将持续深耕医疗帮扶,以专业力量为科右中旗医疗事业注入新活力,让京蒙协作的健康乐章在草原持续奏响。